bob棋牌官网最新
 聚四氟乙烯棒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聚四氟乙烯 > 聚四氟乙烯棒

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:氟化工行业景气拐点向上

发布时间: 2023-12-29 作者: 聚四氟乙烯棒

  氟化工指的是产品分子结构中含氟元素的化工子行业,可分无机氟化工和有机氟化工 两大板块,有机氟指的是氟化工产品中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,最重要的包含含氟制冷剂、 含氟聚合物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三大类,其中含氟制冷剂是当前的主要应用,含氟聚合物 有氟树脂、氟橡胶和氟涂料等,产品处于增长阶段,应用领域逐步拓宽,含氟精细化学品 最重要的包含农药、医药、染料中间体等,产品产量比较小,但附加值相比来说较高;无机氟主 要包括氟化盐、含氟特气等,众多广泛用于新能源及半导体行业。

  氟化工符合国家战略规划需要,政策配套齐全。进入二十一世纪,尤其是“十一五” 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的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氟化工目前已成 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也是发展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 统产业所需的配套材料,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。

  萤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,是氟化工下游发展的基础。萤石又称氟石,是氟化钙的结晶 体,也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,已成为世界上二十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。 萤石产品具体划分为酸级精粉、冶金级精粉和高品位块矿,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氟化工业、 冶金工业、水泥工业、玻璃工业、陶瓷工业等,其中氟化工(氢氟酸+氟化铝)占总需求的 81%,同时氟化工对萤石品质要求也是最高的(97%)。

  国内萤石矿储备不足、品质不佳,且存在过度开采等问题。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 示,萤石资源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,我国萤石储量仅次于墨西哥,约为 4200 万吨氟 化钙,占全球 13.1%左右,主要集中在湖南、浙江、内蒙古等地区。我国萤石资源呈现“伴 生矿多、单一矿少,贫矿多、富矿少,小矿多、大矿少”的特点,全国萤石资源的平均品 位仅有 34.7%。而从产量上来看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萤石生产国,产量占全球 60%以上, 采储比远低于世界平均。

  环保政策趋严以及安全生产要求日益提升,国内萤石供给逐步收紧。资源储量消耗过 快,资源安全保障堪忧,与萤石作为“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”地位不符,因此国家不断 采取措施保护萤石资源,防止过度开采,以保障国内氟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近年来, 环保督察常态化,安全生产日趋严格,以及生态红线的划定,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公园、长 江水域保护等原因,大量中小矿山整顿关停,都导致产能受限,行业供给难有大幅新增。

  萤石供需格局持续改善,价格有望维持高位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萤石消费国,约占全 球总消费量的 60%左右。随着国内氟化工行业技术升级,新能源、半导体等行业对氟聚合 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的需求大幅拉动了萤石的需求。2020 年内国萤石表观消费量 600 万吨, 同比增长 29.8%,2021 年同比小幅下降 2.4%,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影响全球萤石供给, 整体进口量小幅下降,叠加价格上升导致消费量有所下降。萤石需求大幅增加叠加供给端 持续收缩,萤石供需格局持续改善,价格中枢由原来 1500 元/吨抬升至 3000 元/吨左右。 未来可见产量难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,旺盛的下游需求有望推动萤石进入长周期景气行情。

  氢氟酸是氟化工行业的关键中间体,下游涵盖含氟制冷剂、含氟聚合物、含氟精细化 学品、无机氟等,其中制冷剂为核心下游产品。根据纯度及应用领域的不同,氢氟酸分为 工业级氢氟酸和电子级氢氟酸两种,工业级氢氟酸由酸级萤石精粉和硫酸制备而得,电子 级氢氟酸则由工业级氢氟酸提纯制得,属于工业级产品下游含氟精细化学品。 工业上用萤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氢氟酸,一方面萤石供应趋紧必然影响氢氟酸生产; 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危险系数高,污染问题突出,对战略资源萤石耗用大,使氢氟酸产业 受到严厉的环保核查。由于萤石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未来环保的常态化使得氢氟酸行业新增 产能少,且随着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,装置规模小、缺乏园区化管理、萤石和硫酸资源需 要远距离运输的企业将不具备竞争优势,未来生产受到限制。

  氢氟酸行业格局随低端产能出清逐步向好。氢氟酸的生产过程中含氟渣料污染问题突 出,行业准入门槛高且生产要求严格,近年来落后的氢氟酸产能陆续淘汰出清,行业整体 产能集中度小幅度上升,截至 2022 年 6 月份,国内氢氟酸产能约为 273.5 万吨,行业 CR5 占比约 32%。从产量和需求角度看,国内产能依旧过剩,2021 年国内氢氟酸总产量 165 万吨,行业开工率仅 66.4%。据我们不完全统计,未来氢氟酸新增产能多为 3~5 万吨左右 的规模,在低端产能不断出清以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,未来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 改善。

  氢氟酸下游需求旺盛,行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。随着国家对萤石资源的管控,氢 氟酸行业落后产能逐渐淘汰,加上供给侧改革、较高的准入标准等因素影响,2017 年氢氟 酸价格上行。2019 年,部分新增氢氟酸产能投产,叠加下游制冷剂需求疲弱,供过于求导 致氢氟酸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,期间价格仅受制冷剂行情的季节性变化和偶尔开工受限 影响小幅波动。2021 年,随下游新能源、光伏和半导体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,盈利能力 的持续回暖。但 2022 年 3 月以来,硫磺价格大幅上涨,导致氢氟酸行业盈利能力严重受 损。目前氢氟酸价格稳定在 10000 元/吨附近,随着硫磺等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至合理区间, 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,氢氟酸行业的盈利水平有望逐步回升。

  制冷剂产品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代:1)第一代制冷剂 CFCs 以氟利昂(R12)为代 表,这类制冷剂会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,我国在 2007 年就停止了 R12 制冷剂的生产以及在新空调设备上的初装;2)第二代制冷剂 HCFCs 仍然能够破坏臭 氧,其性能与一代制冷剂接近,两者只不过是所含的氯原子多少不同而已,国内二代制冷 剂已处于淘汰中后期,计划 2030 年只保留 2.5%的设备维护用量,但其中作为化工产品原 材料用途的生产量则不受限制;3)第三代制冷剂 HFCs 虽然对于臭氧层没有损害,但是具 有较高的 GWP 值,已被《京都议定书》列为需要控制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,长期看仍将 面临逐步淘汰。目前国内仍处于基线)第四 代制冷剂 HFO、HCs 不仅不会破坏臭氧层,且 GWP 值很小,但目前主要专利权和应用权 还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,我国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,尚未开始大规模应用。 目前,我国正处于三代氟制冷剂(HFCs)对二代氟制冷剂(HCFCs)的更替阶段,四 代氟制冷剂(HFOs)发展初期,主流的制冷剂产品包括部分二代制冷剂(主要为 R22) 和大部分三代制冷剂(主要为 R32、R125 和 R134)。

  在强制性政策要求的明确预期下,国内 R22 配额将持续收紧。二代氟制冷剂 R22 既是 性能优异的终端氟致冷剂,又是有机氟化工的重要原料,可以用于生产新型氟致冷剂和含 氟聚合物。按照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我国 R22 作为非原料的产量于 2013 年被冻结,并 于 2015 年开始削减。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,2022 年中国 R22 生产配额共计 22.48 万吨,其中内用生产配额共计 13.55 万吨,环比 2021 年基本持稳。

  R22 产业格局持续优化,盈利能力逐步提升。R22 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维修市场、 对外出口以及含氟聚合物材料,自 2017 年起,受供给侧改革驱动,氟化工产业链低端产能 逐渐被淘汰,同时伴随家用空调的消费结构升级,制冷剂产品价格全线 年以来,受经济环境景气程度和终端需求不足的影响,制冷剂产品价格开始走低。2021 年 下半年,化工原料大幅上涨,推动 R22 价格及盈利水平快速修复后再次回落,目前 R22 的 价格中枢为 18000 元/吨左右。供给端,生产资质的稀缺性限制了新增产能,目前行业 CR4 达 67%,供给格局持续改善。

  受益下游 PVDF 需求爆发式增长,原料 R142b 价格大幅上涨。锂电池制造、光伏背 板及储能等领域应用需求持续扩张,PVDF 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R142b 作为 PVDF 的主要 生产原料同向拉涨,价格一度上涨至 19.5 万元/吨的历史高位,涨幅超过 10 倍,目前价格 回落至 8 万元/吨。预计未来锂电用 PVDF 需求仍将保持高增速,国内各大 PVDF 生产商都 纷纷扩产,下游快速扩张将推动生产原料 R142b 景气持续,价格有望维持高位。R141b 是用于替代氟利昂 CFC-11 生产聚氨酯硬泡的发泡剂,同时还可以用作 PVDF 和 R143a 的 上游原材料。根据生态环境部公示,2022 年全国 R141b 生产配额为 5.09 万吨。随着 PVDF 行情的景气,作为 R142b 上游原料,R141b 也有望持续受益。

  目前国内正处于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的基线 年底基线年结束。根据《蒙特利 尔议定书》基加利修正案规定:发达国家应在其 2011 年至 2013 年 HFCs 使用量平均值基 础上,自 2019 年起削减 HFCs 的消费和生产,到 2036 年后将 HFCs 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 值 15%以内;发展中国家应在其 2020 年至 2022 年 HFCs(三代)使用量平均值+ HCFCs (二代)基线 年冻结 HFCs 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值,自 2029 年 开始削减,到 2045 年后 HFCs 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 20%以内。

  扩产、提升开工率是三代制冷剂企业在 2020-2022 这三年配额基准年的首要任务, 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,竞争激烈,三代制冷剂盈利能力维持底部震荡。为了争夺第三 代制冷剂配额,大部分企业在 2019 年提前布局新产能以抢占市场份额,行业的扩张潮导致 三代制冷剂产能过剩,叠加企业间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制冷剂价格大幅下滑,整个行业在 2020 年进入至暗时刻,企业盈利能力严重受损甚至出现亏损。2021 年以来,部分产品价 格缓慢修复,但行业仍处周期底部。目前处于是配额基准年的最后阶段,行业主格局、主 基调仍是竞争,整体盈利空间在磨底中上行。

  随着配额制的相关政策细则出台,行业格局有望重塑,三代制冷剂将开启高景气行情, 龙头企业的领先地位也将愈加稳固。截至目前,巨化股份、三美股份、东岳集团这三家企 业 R32、R125、R134a 三种 HFCs 制冷剂的总产能分别为 25、15.7、14 万吨,是国内第 三代制冷剂的头部厂商。随着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期结束以及相关政策细则出台,以及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,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,整体竞争格局大幅改善,龙头企 业凭借配额优势将率先受益行业周期反转。

  四代制冷剂受成本以及专利限制还未大规模推广,三代制冷剂仍是未来的主流。环保 需求推动制冷剂产品的不断迭代,第四代制冷剂具有零臭氧潜能值、低全球变暖潜能值、 制冷能效高、安全性高等特点,代表产品包括 R1234ze 和 R1234yf 等。目前第四代制冷 剂的核心技术专利被霍尼韦尔、科慕、阿科玛、大金氟化工等国际企业垄断。我国是制冷 剂消费大国,国际厂商纷纷在国内建厂或授权代工,在此背景下我国 R1234yf 等产品产业 规模逐步扩大,但由于专利限制、价格高昂等原因,其市场推广、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。 以 R1234yf 为例,汽车空调是其最主要消费场景,是 R134a 的重要代替产品。R1234yf 的主要原材料为六氟丙烯,按照 1.2 的单耗计算,单单六氟丙烯这一原材料成本就高达 6 万元/吨。而六氟丙烯的原材料主要为 R22,以 R22 为基础原材料计算 R1234yf 的成本,4 吨 R22 和 2 吨氢氟酸单耗计算,R1234yf 单吨成本高达 9.8 万元/吨。

  海外多个国家对国内制冷剂征收高额反倾销税。以 R134a 为例,早在 2014 年美国商 务部就曾准备对进口的中国制冷剂 R134a 征收高额关税,把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考虑在内, 该商品的最终关税介于 282.54-303.42%。截至目前,包括美国、印度、阿根廷等国家已 对国内相关产品征收高额的关税,2020 年,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 HFC 混配制冷剂作出 反倾销肯定性终裁,对含有 R134a 和 R125 的制冷剂征收离岸价 7%的反倾销税,对含有 R32 和 R125 的制冷剂征收离岸价 23%的反倾销税;2021 年,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 国的 HFC 制冷剂产品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,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 5 年的反倾销税,相关 企业反倾销税达 1553.45~2250.56 美元/公吨;2022 年,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 R125 作 出反补贴和反倾销肯定性终裁,裁定三美股份补贴率为 12.75%,巨化股份补贴率为 14.66%, 中国其他生产商/出口商的补贴率为 14.43%,常熟阿科玛、大金氟化工补贴率均为 306.57%, 同时裁定三美股份以及获得单独税率的生产商/出口商的倾销率均为 277.95%,调整后倾销 率为 267.41%,中国其他生产商/出口商的倾销率为 278.05%,调整后倾销率为 267.51%。 因此国内三代制冷剂在海外售价高昂,从这一角度来看,未来国内三代制冷剂的上行空间 非常大。

  全球增温潜势 GWP 是将瞬态释放 1kg 的某种温室气体,其辐射强迫的时间积分量与 瞬态释放 1kg 二氧化碳所产的相应量之比值。简单来说,GWP 值代表某一种物质产生温 室效应的指数,GWP 100-year 就是在 100 年的时间框架内,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 应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。例如,在一百年的时间尺度上,甲烷的 GWP 值是 28, 这意味着相同质量的甲烷与二氧化碳,前者在一百年的时间内造成全球变暖的能力是后者 的 28 倍。而对于制冷剂而言,其 GWP 值通常高达数千,是典型的高 GWP 气体。通常情 况,已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是逐年降低的,其温室效应能力也一并减弱,但对于某 些 CFC 气体,存留时间相当长,甚至存在 100 年 GWP 值高于 20 年 GWP。而全球温变潜 能 GTP 是温室气体排放之后,在给定一段时间内造成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与参照气 体二氧化碳所造成的相应变化之比值,亦是目前常用的衡量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通用指标。

  根据征求意见稿来看,预计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核发将以企业 2020-2022 年受控用 途产量平均值的二氧化碳当量进行核发,据估算我国 HFCs 生产基线 亿吨二氧化 碳当量,其中 1.68 亿吨为国家预留履约安全余量。按照《基加利修正案》履约目标,自 2024 年起国内将对受控用途 HFCs 生产实行配额管理,预计生产配额将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核发。2020 年度我国 HFCs 受控用途生产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约 12.12 亿吨,2021 年度约 14.28 亿吨,2022 年度按照同速增长估算约 16.82 亿吨,由此估算 2020-2022 年 三年均值约为 14.41 亿吨,加上 65%HCFCs 生产基线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预 计我国 HFCs 生产基线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65%HCFCs 生产基 线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有 1.68 亿吨为国家预留履约安全余量,约占生产配额 总量 9%。 按照各企业披露的产量数据进行测算,我们预计国内主要几家制冷剂企业,巨化股份、 三美股份、永和股份三代制冷剂配额分别为 32.8%、17.9%、7.7%。

  氟聚合物是有机氟化物行业中发展最快、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。氟聚合物是指高分子 聚合物中与 C-C 键相连接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的一类聚合物,主要分为三 种:氟树脂、氟橡胶和其他氟制品。凭借优异的耐化学性、低表面能、低磨擦因数、低介 电常数等特性,氟聚合物在汽车工业、化学工业、电力工业、食品工业、航空航天和建筑 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有数据表明氟聚合物占据了氟化工行业氟消 耗总量的 20%。目前我国已产业化的氟聚合物包括 PTFE、FEP、PVDF、PVF、FKM 等, 其中 PTFE 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含氟聚合物,产能、产量及需求量均占据全球氟聚合物市场 的 50%以上;PVDF 是全球消费量排名第二的氟聚合物,在下游新能源领域需求拉动下增 速较快;FEP 在电线电缆领域快速渗透,迎来快速发展期。

  PTFE 是 TFE(四氟乙烯)的聚合物,近年来,全球聚四氟乙烯消费量快速增长,达到 氟树脂消费总量的 70%左右,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聚四氟乙烯主要生产国,2021 年中 国 PTFE 产能超 15 万吨,约占比全球市场 60%。PTFE 分为悬浮聚四氟乙烯和分散聚四氟 乙烯,其中悬浮聚四氟乙烯通过特定处理后,主要加工成为中规格的密封件;分散聚四氟乙烯可以分为浓缩分散液和分散树脂,浓缩分散液用于各种涂层,分散树脂加工成微孔薄 膜、纤维等作为高端材料应用于防水、过滤领域。

  PTFE 性能优异,应用领域广泛。PTFE 具有非常优良的耐热性,工作温度区间也相对 较广,具有出众的电性能,又兼具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耐化学腐蚀性,阻燃性也非常理想, 因此在诸多领域皆有应用,核心消费领域包括电子、电气、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等多个方 面。5G 领域对低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要求在 2.8-3.2 之间,PTFE 凭借优异的介电性能,在 5G 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,包括高频覆铜板、射频电缆和雷达天线G 应用的推广, 相关需求也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
  国内 PTFE 主要是通用型低端产品,高端技术壁垒仍未实现大规模突破。近年来,国 内 PTFE 行业发展日益成熟,尤其是中低端领域扩展迅猛,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低端产能过剩。 据百川资讯数据,2021 年国内产能 15.2 万吨,主要集中在东岳、巨化以及中昊晨光等少 数几家企业,CR3 达 52%,行业集中度较高。从产量看,2021 年为 8.9 万吨,开工率仅 58.7%,表观消费量 6.2 万吨,产能过剩导致国内 PTFE 价格处于相对低位。同时,国内 PTFE 高端技术壁垒仍未实现大规模突破,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。

  PVDF 是偏氟乙烯(VDF)的均聚物或 VDF 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。由于 PVDF 树脂具 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、耐高温、耐氧化和热稳定性等性能,同时抗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优良,硬度高且耐磨,是一种强而韧的结构材料。PVDF 主要应用场景为涂料、注塑、光伏 背板膜、锂电和水处理膜,近年来随着锂电池需求旺盛,作为正极粘结剂的电池级 PVDF 市场需求增长迅速。

  电池级PVDF生产壁垒较高,其中用作正极粘结剂PVDF 占电池级总产量的70%-75%, 其性能和用量对锂电池循环性能、快速充放能力以及电池内阻等电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。 PVDF 在锂电池行业中主要用作粘结剂、隔膜和隔膜涂层,其中粘结剂用 PVDF 产量占电 池级 PVDF 总产量的 70%-75%。虽然 PVDF 粘结剂添加量较少,但其分子量和结晶度对 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。目前实现 PVDF 工业生产工艺最重要的包含乳液聚合和悬浮 聚合,其中乳液聚合需要破乳凝聚成固体,破乳过程导致部分杂质无法剔除,影响最终产 品性能。所以未来用在电池的主要是悬浮聚合,目前技术壁垒较高,2020 年以前国内 90% 需要进口,目前国内锂电池 PVDF 市场仍由阿科玛、索尔维、吴羽、大金等外企主导,国 内具备锂电池 PVDF 企业较少,仅华夏神州、巨化股份、三爱富、孚诺林、中化蓝天等有 相关产能。根据聚合方式又可以分为均聚和共聚,其聚产品可以通过引入特定单体改 进产品电学性能,但是目前国内少有企业具备共聚技术。

  PVDF 原料 R142b 是配额产品,供需错配推动锂电级 PVDF 及原材料 R142b 价格快 速上行。近年来,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,锂电池原材料也顺势扩张市场。2021 年, 锂电池出货量迎来爆发式增长,全年出货量达 324GWh,同比增长 104.4%。PVDF 作为 锂电的上游材料,用量加大叠加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,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局面,原料 端也出现暂时性短缺,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,供需错配推动锂电级 PVDF 及原材料 R142b 价格快速上行。据我们测算,2025 年国内锂电用 PVDF 将达 8.4 万吨。 电池级 PVDF 整体建设生产周期约 2 年半。由于 PVDF 扩产需配套相关 142b 装置, 项目建设周期约 1.5 年,同时电池级 PVDF 下游认证周期约 1 年,合计周期约 2 年半时间。 目前国内 PVDF 整体有效产能约 7.3 万吨,规划产能约 10.35 万吨,大部分产能在 2022 年底建成投产。

  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(FEP)由四氟乙烯(TFE)和六氟丙烯(HFP)共聚而成,是全 球消费量排名第三的氟树脂产品,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机车车辆、能源、有色金属冶 炼、石油开采、电机等领域。在发达国家建筑物的信息传输电线电缆中,FEP 电缆的使用 率已经超过 70%。随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迅速普及,FEP 的市场容量将快速增长。根据前 瞻产业研究院数据,我国 FEP 产量由 2010 年的 0.49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2.3 万吨,同 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,预计到 2025 年产量将达 5.72 万吨,市场空间广阔。

  FEP 性能优良,目前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。FEP 树脂具有类似聚四氟乙烯(PTFE)的优 良性能,同时具有热塑成型的特点。FEP 熔点温度为 260±5℃,相对密度为 2.12-2.17, 具有化学惰性耐酸耐碱,优良的耐候性(使用温度区间-80~200℃),在很宽的温度和频 率范围内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,以及不燃、磨擦系数低等性能。目前 FEP 广泛应用于高温 高频下使用的电子设备传输线,电子计算机内部的连接线,航空航天用电线,及其他特种 用途电线电缆等。

  我国 FEP 产业目前低端产能充足,但中高端产能较为缺乏。目前国内厂商产能主要集 中于 FEP 模压料、通用挤塑料以及浓缩液,而在高端 FEP 聚合物分子链段改性设计以及高 纯度 FEP 高分子材料生产方面仍严重缺乏,在高端应用领域如军工、信息产业所用的高端 线缆的 FEP 产品供给较少。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,2019 年国内 FEP 产能 2.13 万吨, 大多分布在在大金、东岳、巨化、鲁西及永和等几家企业,CR5 达 84%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 院数据,2020 年 FEP 产量为 2.3 万吨。同时,国内 FEP 中高端产能较为缺乏,高端产品 仍依赖进口。

  六氟磷酸锂(LiPF6)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主要原料,在电解液中的成本占比达 40%。锂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、电解质锂盐、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,在一 定条件下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。六氟磷酸锂(LiPF6)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主要 原料,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率和电化学稳定性,是目前最常用的电解质锂盐,主要 用于锂离子储能电池及其它日用电池,开发利用前景广阔。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 氟化氢溶剂法和有机溶剂法等。其中有机溶剂法也称液体六氟法,所得的产物纯度较高, 制造成本较低;工业上生产六氟磷酸锂大部分还是采用氢氟酸溶剂法,反应均匀且容易控 制,转化率较高。

  下游新能源需求高企带动六氟磷酸锂价格景气。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 展的影响,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随之增长,2021 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 61.2 万吨, 国内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 50.7 万吨,同比增长 101%。市场需求大幅增长,导致六氟磷酸 锂等产品持续紧缺,供应紧张推动价格大大上涨,一度达到 59 万元/吨的历史高价,这也 刺激相关企业加速扩产。据统计,自 2021 年以来,多氟多、天赐材料等十数家企业纷纷加 码扩产,规划总产能达 37.7 万吨。2022 年随着部分新产能释放,以及疫情反复导致下游 开工率不高,叠加补贴退坡、车企提价等原因,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,也导致六氟磷 酸锂价格不断回落至相对合理范围,目前价格逐步企稳至 25 万元/吨。

  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(LiFSI)性能更具优势,未来发展前景好。相较于传统锂盐 LiPF6,LiFSI 具有电导率高、热稳定性高、耐水解、抑制电池胀气等诸多优势,目前主要 作为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使用,也可单独作为电解质使用,被业界广泛认为是锂电池的理想 锂盐电解质材料。随着国内合成工艺逐渐成熟以及新技术路线的成功研发,叠加动力电池 高能量密度、高安全性的需求,LiFSI 作为 LiPF6 的补充,市场竞争力逐步显现。

  IDC(互联网数据中心)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(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、高性能局域 网络、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)、专业化的管理、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。人们日常 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(智能设备、家庭、城市和自动驾驶汽车)都依赖于数据中心。据统 计,截至 2021 年三季度,全球 20 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 数已增至 700 个,增速明显。

  冷却系统是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环节,液冷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为了满 足其高计算精度和速度要求,高热流电子芯片大量集成,数据中心的热负荷急剧攀升。温 度对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影响非常大,对于一个稳定并且持续工作的电子芯片来说,按要 求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85 ℃。一件半导体元件的温度每升高 10 ℃,系统的可靠性将会降低 50%。根据统计,目前国内现有的数据中心能耗结构中,冷却系统占整体耗比例 40%。对 比不同的冷却系统,传统风冷系统利用冷、热空气通道交替排列实现热交换,散热能力差、 能耗高、占用空间大;液冷系统则通过高比热容的液体作为传输介质带走热量,其冷却能 力大幅提升,同时可以降低传统风冷数据中心 90%-95%的能耗,减少噪音,节约空间,是 未来可见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发展趋势。

  当前主流的液冷技术包括浸没式、冷板式、喷淋式等类型。浸没式液冷技术通过浸没 发热器件,使得器件与液体直接接触,进而进行热交换,根据介质是否存在相变化分为单 相浸没和相变浸没 2 种类型。冷板式液冷将热量传递给循环管道中的冷却液体,通过液体 本身的制冷特性将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带走。喷淋式液冷采用特定的液体工质,直接喷淋于 发热电子器件表面上吸热后并排走。

  氟化液是被广泛使用的冷却液。目前主要的冷却液种类有三种,分别是水、矿物油和 氟化液,其中电子氟化液由于安全性好,同时具备多种理想的电学性能,能广泛应用于各 种温控散热系统中,尤其适合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浸没式液冷系统。 氟化液根据成分和结构不同,可分为氯氟烃(CFC)、氢代氯氟烃(HCFC)、氢氟烃 (HFC)、全氟碳化合物(PFC)、氢氟醚(HFE)等种类。目前 CFC 因为会造成臭氧层 的破坏及温室效应,已明确被禁用,HCFC 也将在 2030 年被淘汰。

  三美股份:公司深耕氟化工领域 20 年,已形成无水氟化氢与氟制冷剂、氟发泡剂自主 配套的氟化工产业链,现拥有无水氟化氢产能 13.1 万吨,规模位居行业前列;拥有第二代 制冷剂 R22、R142b、R141b 产能 1.44、0.42、3.56 万吨,其中配额分别为 1.18、0.25、 2.80 万吨,占全国总配额的 5.25%、18.23%、55.05%;拥有第三代制冷剂 R32、R134a、 R125、R143a 产能分别为 4、6.5、5.2、1 万吨,总产能产量位居全国第二。公司还有多 种混配制冷剂 R410A、R404A、R407C、R507 等,产品系列丰富。此外,公司积极推进福建东莹 6000 吨六氟磷酸锂及 100 吨高纯五氟化磷项目、无水氢氟酸扩建项目、盛美锂 电第一期 500 吨 LiFSI 项目以及浙江三美的 5000 吨 FEP 和 5000 吨 PVDF 项目,同时开 发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纯含氟化学品,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
  永和股份:公司已形成从萤石矿、氢氟酸、氟碳化学品到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完整产业 链,目前拥有内蒙古、浙江金华、衢州以及未来的福建邵武四大生产基地,拥有萤石矿采 矿权 2 个,探矿权 3 个,萤石精粉产能 8 万吨,无水氢氟酸产能 13.5 万吨,氟碳化学品单 质产能 15 万吨,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年产能 1.28 万吨,同时拥有混配、分装 6.72 万吨 单质制冷剂、混合制冷剂的生产能力,是我国氟化工行业中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。

  金石资源:公司是国内萤石龙头,拥有多座大型单一萤石矿,2021 年全年各类萤石产 量约为 47.23 万吨,国内第一。2022 年公司规划生产各类萤石产品约 45-50 万吨,同时 公司积极推进包钢金石半生萤石综合利用项目,预计到 2022 年底,包钢金石选矿项目将形 成 60 万-80 万吨/年萤石精粉生产规模。氢氟酸方面,公司一期 12 万吨氢氟酸产线 年底前建成,二期三期全面达产后预计将形成 30 万吨氢氟酸的总产。江山金石 新材料 2.5 万吨的含氟锂电材料项目顺利开工,一期 6000 吨六氟磷酸锂正在建设中。

  东岳集团:公司是亚洲氟硅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产品涵盖制冷剂、氟橡胶、有机硅等。目 前公司拥有 R22 产能 22 万吨,国内第一,其中配额 6.62 万吨,R142b 产能 3.3 万吨,其 中配额 2.79 万吨。同时公司拥有 6 万吨 R32、6 万吨 R125、2 万吨 R134a、3 万吨 R152a 等三代制冷剂产能。含氟聚合物方面,公司也处于国内领头羊,目前拥有 5.5 万吨 PTFE、 1 万吨 HFP、1 万吨 FEP、3000 吨 FKM、1.2 万吨 PVDF 产能,同时规划至 2025 年将 PVDF 产能扩张至 5.5 万吨。

  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
上一篇:聚四氟乙烯(9002-84-0)
下一篇:聚四氟乙烯价格

相关新闻

相关产品
联系我们
地址:扬中市油坊开发区
电话:0511-88531697
传真:0511-88536668
联系人:虞先生
销售部:18205285888  客服部:13805295363
邮箱:2474815262@qq.com
苏ICP备12003280号 网站地图